大家好,我是陪你看世界的王骁。
从 2020 年开始,我争取每年都从我关心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在即将结束的兔年,在电子地图册系列中,我们一起走过了东盟、中亚,中东也快游览结束。这一年也真的像兔子一样,小步快跑,回首看看,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今年你们回不回家过年?我啊,只能在伦敦,先祝福各位,甲辰龙年新年快乐。能在互联网上和大家互相道贺,对不能回家的我来说,也算是一些慰藉。
今天,谢谢各位来到我的年度分享,和大家聊聊我的年终总结和新年展望。
如果未来回看这年,可能只有一件事情会被彻底记录在历史书上,那就是 ChatGPT 的快速崛起。
所有的科技话题都被它主导了,有一些人在焦虑,害怕未来丢工作,有些人很高兴,用它代笔起了八股文,有些人很高潮,已经开始卖课。有些公司因为推出自己版本的 ChatGPT 被骂,有些公司因为推不出被骂。
2023 年末,CEO 奥尔特曼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新的重大更新,然后又被开除,又被返聘。
AI创作的画
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即将改变我们世界的东西近在眼前,但是到底要怎么改变,肯定会超出我们认知。
既然如此,还是放宽心,让我们来一起回看那些占据头条的事情。
在这之前也想先问问大家,过去一年,你对哪一个事件印象最深?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兔年是个长年,加了个闰二月,有 385 天,体感上是暖和的时候更长一些。兔头万物复苏,有很多的好消息。
我们的生活从疫情中慢慢走出来。
中东两大重要国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恢复了外交关系。
在经历了 12 年的内战之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重新回到了阿拉伯首脑峰会。
今年还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布十周年,已经有 152 个国家和 32 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虽然有着很多来自国内外的质疑和抹黑,但是回头看看来时路,大量的铁路、港口和人民币结算,已经让这座大厦有了雏形。
但是这些好消息,不足以掩盖我们这个深处乌云之下的世界。
首先是灾难越来越频繁。这个兔年,地球经历了土耳其-叙利亚地震,摩洛哥地震,尼泊尔地震,甘肃积石山地震,日本能登半岛地震,夏威夷大火,加拿大大火,内蒙大火,粤港澳暴雨。
天灾之外,还有人祸。
美国硅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破产,瑞士百年老店第二大银行集团瑞信被贱价收购。
日本排放核污水,法国大罢工,格鲁吉亚连环示威,以色列反司法改革示威,巴西权力中心频繁受到反政府抗议。不负责任的右翼民粹街头政治越来越明显。
俄乌冲突即将走完第二年,巴以冲突把中东的一团和气击碎。
现在从红海到波斯湾,中东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缅甸,苏丹,尼日尔,加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埃塞尔比亚,索马里,刚果等等等等,全都处于大大小小的军事冲突之中。
巴以冲突
有人问,我们的世界怎么了?
正如我们在去年的总结里说到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和平是甜点,冲突才是主菜,**我们只是在回归常态。
大国和平机制进一步走向失效,在联合国,美国三次否决了巴以停火协议。
而大国国内,也充满不确定性。美国国会花了 15 轮选出了新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然后用了 9 个月,又把他罢免了,这是史上第一次罢免议长。
美国的总统大选已经拉开了帷幕,特朗普王者归来。这场选举可能会在一个 77 岁和一个 81 岁的老人之间展开。
欧洲依旧乱套,在大国为下一个 10 年布局的时候,欧洲连个说了算的人都没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球经济不景气,全球化渐行渐远,各个主要经济体,都在推动属于自己的区域安全阀,区域共同体正在冉冉升起,我们给了它一个名字,大内循环。
为什么大内循环会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活动的主要结构?
就让我们从这里聊起吧。
我们正在周期之中
最喜欢在网上发言的人,一定是有切肤之痛的人。在中国,一般是和股票有关。股市好的时候,他们觉得什么都好;股市不好的时候,觉得天要塌了。虽然我不认同,但是我理解。
有些老前辈说不卖就不会被割韭菜,我觉得不买才不会被割韭菜。
所有的疼痛,难受,不习惯,骂街,都在佐证我的观点,那就是我们熟悉的世界要走了。
在过去 40 年里,全球化,是我们这个世界经济里最大的概念,柏林墙的倒塌,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和中国加入 WTO,各种贸易协定的签署,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紧密。仿佛当年“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理想就要实现了。
以至于在国际政治领域,逐步兴起了一种理论,那就是只要国家之间可以一起做生意,那么就会越来越依赖彼此,只要越来越依赖彼此,那么政治制度上,就都会逐步转化为德谟克拉西制度。
但是这个美梦没有坚持很久。
我们实现的仅仅是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全面扩张。
大家上学时多多少少应该讲过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但是可能考完试就忘了,或者老师只讲了考点,我上中学时,当时历史课本里还专门有一章,叫做明朝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论据就是《三言二拍》中提到的施复夫妇成为机户的故事,进而引申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并且认定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19世纪的苏州女织工
但是从苏联到现在的各种实践中,哪怕是国企,也只是政府代替了雇主的角色。所以如果仅仅从劳动关系出发,那么理论就无法说明社会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区别。我以前和大家探讨过的一个思维方式,就是我们要分清目标和工具。
如果我们只从劳动关系入手,去挖掘资本主义的含义,那么我们就只能把这个矛盾解释为资本家想要奴役劳动者。但是这样就无法解释,如果你只是想要奴役别人,为什么不直接采用奴隶制?
更不能解释,现在有很多资本家,只追求控制你的公司,并不追求跟你产生雇佣关系。
所以很明显,劳动关系只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工具。它不是目的。
什么是目的?
其实都在名字里。
资本主义的目的,就是资本,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玩儿钱。
古典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就在于对钱的认知。
在马克思理论中,钱是一般等价物,是一个交换品。但是同时,钱还是一种商品,因为古代的钱本质上是贵金属,自身有价值。所以钱在古代更多是一种媒介,是一种工具,而不是财富本身。
那么什么是财富?
不论东西方,在资本主义世界到来之前,体面人都是地主,讲究的是耕读传家,有钱了就买地种田。中国乡贤是地主,罗马大家族是地主,中世纪贵族还是地主。
他们讲究延续,种地赚钱,有钱读书,读书做官,做官贪钱,贪钱买地,买地种地,也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实物。
因此古代的财富,不只是钱,给官员发工资,可以发钱,也可以发粮食、胡椒、布匹、丝绸。
所以,古典社会没有金融危机,只有生产危机和分配危机导致的饥荒。
而资本主义其实本身是一种偶然,世界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这就是在意大利那些商业城邦里头出现的。为什么?他们一开始也玩土地,但是太分裂了,没那么多土地可以玩。
他们只能出海做买卖,但是出一趟海挺贵的,还不敢保证成果。诶,大家集资出海,这就是股票的雏形。对于这一船东西,无所谓你拉回来啥,我最终的目的是赚钱。
钱不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个目的。
财富就是钱,钱就是财富。
所以,在资本主义环境下,才会有连续创业者,不需要术业有专攻,今天可以做老师,明天可以做电商,后天可以做金融,只要能获得资本就可以。
作为打工的人,也不完全需要术业有专攻,很多人的工作和自己读书的时候学的专业都没关系,因为作为打工人,我们仅仅是生产中的一种原材料。
生产只是手段,目标是钱。
而投资,借钱,目的都是更多的钱。
小李子《华尔街之狼》剧照
比如在传统社会,借钱就是没钱了。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借钱,是为了赚更多。你借钱,产生债务,而债务反映的是预期。大家相信把钱借给你,可以吃利息或者期待股票升值。
预期特别好的时候,别人甚至会求着你要把钱借给你。但是如果你过不下去了,反而大家不会把钱借给你,甚至要催你赶紧把债务还清。
为什么我要扩大生产,节约成本,研发创新?核心都是为了占领市场,赚更多;
为什么要殖民,因为要廉价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要扩大市场。以此为基础,资本主义这个人类文明中的畸变体,从意大利扩张到了欧洲,从欧洲扩张到了全世界;
为什么最后要放弃殖民,因为此起彼伏的解放运动,让占有殖民地的成本远远高于占有殖民地的收入。
为什么经济危机的时候要倒掉牛奶,杀掉牛?这在以生产为目的的古典社会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在以钞票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就可以理解。
大萧条时期美国工人倒掉牛奶
那么资本主义的周期律又是什么意思呢?
资本主义的市场规则是生产和消费,我必须要生产并且卖出去,赚到钱,减去成本,成为利润。
在消费这一层,消费的主要群体,是多数普通人,不是少数富人。因为对经济的整体拉动的边际效应,主要是柴米油盐家用电器子女上学超市菜市场领域消费。而不是奢侈品,豪宅,私人飞机,豪车名表。富人卯足了劲儿花钱,对于社会的整体消费拉动也不多。
所以占到主要世界人口比例的普通人,才是消费的主体。
普通人的收入,主要就是依靠给资本打工,可是资本是追求利益,所以营收不会全部进入生产研发和工资,一定会留出来利润。
也就是说,社会上所有普通人的消费力的总和,一定小于社会上所有商品的总价值。多出来的部分,就会进入仓储。
仓储就会产生更大的成本。
总有一天,成本一定压倒你的利润,那就要降本增效,裁员降薪,但是这就会导致全社会的总消费力进一步下降,消费力下降了,企业的营收就更少了。营收少了,预期就会降低,大家也不借钱了,也不投资了。
过了某个临界点,就崩了,这就叫做资本主义周期律。
有个经济学家叫做凯恩斯,他提了一个想法,叫做印钱,但是印钱不能直接发掉,否则会导致只有消费,没有生产。
那就要搞项目,造水坝,造公路。但是又有问题了,钱发多了,就不值钱了,通货膨胀了。
这就要建立债务的概念。
也就是我并不是印钱,我只是借未来的钱现在花,我会按照利息还,这就是债务。所以社会上债务只要还有用,那么这个游戏就没玩砸。
凯恩斯
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一个篇幅,并不是希望让大家陷入到一个意识形态斗争里,认为资本主义就是不好的。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并不是一种对和错的批判,这并不是一种道德批判。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资本主义只是一种方式。是历史车轮的一个关键阶段,对于摧毁宗教统治和封建统治,有着关键的作用。
它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用更低的成本,让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在衣食住行上,过得比古代的皇帝还要好。在古代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走出自己的村庄,但是今天越来越多人可以参与到人口流动。
虽然有种种阶层固化的焦虑,但是相较古典社会,我们有了更多改变人生的途径和机会。
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比古典社会更好的时代。
二战的结束带来了雅尔塔体系,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
而冷战结束,全球化的到来,更是打破了最后一道墙,美元真正彻底变成了国际货币。
给资本的流转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市场,更长时间的繁荣,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繁荣周期。
太多人靠这个时代发了财,一切看起来都很好,好到大家忘记了,我们其实没有跳出周期。
顺风局什么都好,你可以聊奋斗,聊智慧,聊计谋。
直到逆风袭来。
繁荣可以全球化,那么崩溃也可以全球化。
自由的建立与崩塌
我看到网上有很多人“品评”中国的时候,有一种论调,就是中国在关起门自己玩,要脱离世界。
有些说这话的人是坏,这个我们不管。
有些人就是属于被忽悠了,只有帝国可以搭建体系,也只有帝国可以破坏体系。中国虽然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之一,但是还没有资格和能力去破坏全球化。中国甚至是全球化的拥护者,维护者。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自由贸易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上,是一次屈辱的历史。
19 世纪,英国和中国建立外贸关系以后,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是畅销欧洲,而英国却拿不出什么可以吸引中国市场,造成了英国严重的贸易逆差。英国就对中国出口鸦片。
但是这种生意确实断子绝孙,1839 年朝廷派出林则徐虎门销烟,而英国把这种禁毒行为视为侵犯了私产,而英国国会最终以 271 票对 262 票授权报复,这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我们很多人一谈到英国就想到殖民,其实大英帝国也是分阶段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帝国时期,主要是和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帝国争夺殖民地。比如加勒比,北美十三州,印度,都是在那个时候建立殖民统治。那个时期的理念叫做重商主义,就是零和博弈,你多一点我就少一点。
那个时代的代表性法律:
《谷物法》,给外国农产品进口加征超高关税。
《航海条例》,规定运英国货物必须用英国造的船,想要去英国殖民地做生意,必须要先来英国本土过一道。英国殖民地的特定商品,只能和英国贸易,不能和其它国家贸易。殖民地不可以和英国本土核心产业竞争。
1783 年,美国独立,英国扔了好多钱进去,总结问题,殖民成本太高了。
与此同时,英国还进入到了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 30%的工业品都是英国生产的。英国制造业对其他国家形成了碾压性的优势。
就好像我们的前头所说的,殖民的目的是为了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如果不殖民也可以得到这些,就可以省掉殖民的成本,
所以大英第二帝国时代,开始推广的叫做自由贸易,只要能开门做生意,英国一定是最有竞争优势的。
谁最喜欢自由?肯定是最强的人喜欢自由。
因为所谓的自由竞争,一定是强者更强。
波士顿港口倒茶
所以我们要记住,在国际上,自由跟人权没关系,最开始就是做生意,后来那些都是延伸概念。
前段时间,阿根廷总统米莱,在达沃斯会议上,赞美了一番自由贸易,国内很多朋友很激动,甚至很多中产都热烈赞美米莱。
西方思想界给自由赋予意义的时候,是西方占优势的时候。国内的社科是 80 年代重建的,学者主要工作就是翻译西方思想,然后灌输给学生。
这就是话语权的意义,可以让后发地区刚赚到一点儿钱的小市民阶层把自己卖了还心甘情愿帮你数钱,更有甚者,如果他失去了把自己卖给你的自由,他还会反过来攻击自己本地的政府。这种生意才是最牛的。
这个阶段,英国把谷物法,航海条例,逐步都废掉了,他们的军事目标是武力开关,也就是所谓的在海岸线上架几门炮,把你的关税打掉。除了在没有明确政府的地方建立统治,比如澳大利亚。除此之外,基本不追求统治,只追求控制,也就是“保护国”。
一战时期,一只袋鼠被带到埃及
我们的电子地图册系列节目,经常会出现“保护国”这个概念,就是你本地政府还是自己管自己,我只是代理你的外交,国防和关税权。
好,问题来了,英国什么时候开始背叛自由贸易?
答:当它失去优势的时候。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强势崛起,他们不管英国那套理论,他们就是保护主义,呵护自己的产业,用政府力量帮助产业崛起。
20 世纪前夜,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那么英国就提出了所谓的帝国特惠制,就是在帝国内部建立一个内循环系统。英国政府甚至在 1926 年成立了帝国营销委员会,把购买帝国商品,和爱国主义联系起来。
他们甚至拍了很多电影。比如 Drifters,用来宣传鲱鱼;锡兰之歌,用来宣传英属印度的锡兰红茶。
自由贸易也好,全球化也罢,都是第一工业国提出来的全球治理方案。
英国是靠一点一点扩张。
美国是靠捡了个大便宜。苏联作死,只剩他一个超级帝国。
但是我们要清楚,这不是目的,是实现国家竞争的手段。
可以往前进,也可以往后退。
这从来就不是永恒的真理。
今年美国经济如果要用两个词形容,就是债务和加息。
我记得我小时候,一般大家讽刺中国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只有穷朋友,中国护照能去的地方只能探险。美国在全世界都是朋友。
顺风局都是好人,逆风盘的时候,才知道,给美国当朋友压力太大了。
2023 年初的时候,大家对于美元的预测是可能会降,因为不能再加息了,太恐怖了。
这就是我们还是习惯于用以前的思维来思考世界。时代已经变了,谁先接受新时代,谁先受益。
什么是加息,为什么美国要加息?
加息就是加利息,也就是你把钱存在美国,利息多。
一般顺风局的时候,美国会降息,利息少,你就去借美元,投资到全世界新兴市场,比如买房子,买资产,买股票,国际投资者投了,一般就会拉动趋势,当地的中产就会跟着一起投。
美国加息了,这些国际投资者就抛售撤离,把美元拿出来,存回美国,当地中产的韭菜就割走了。
通过加息和降息,可以反复让美国再次伟大。
因为我们目前的世界秩序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哪怕会被割,但是很多人确实通过全球化发财了,也能接受,算是交会费。
以前哪怕不割,我们也隔三差五交一些会费,比如买一大批飞机,或者农产品。
但是随着美国花钱越来越快,割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美国的债务越来越高了,以前我们看新闻,感觉美国国会讨论债务上限是大新闻,现在已经看疲了。其实美国缺钱也就最近小几十年的事儿。
1991 年,苏联解体,美国最终熬到了冷战胜利,全球化闭环了。
1993 年,克林顿出任美国总统。
今天大家一聊到他,只能想到他管不住裤裆,但是作为冷战后第一代,他的成绩非常漂亮。
他的竞选口号是“笨蛋,问题是经济!”
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2000 年是他执政最后一年,当年创造了 2000 万个新工作,30 年来最低失业率,最低贫困率,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库盈余 5590 亿美元。
全世界对于美国的崇拜已经冲上云霄。
甚至有些经济学家病得不轻,宣称美国在“新经济”引领下,已经进入了一个永远没有衰退的时代,旧的周期经济学不再适用了。
小布什一上来,送给美国两份大礼,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直接把美国国债干到 10 万亿。
奥巴马上来,全世界都害怕,瑞典人赶紧给他发了个诺贝尔和平奖。
奥巴马确实是好面子,没有玩地面部队入侵,替换成了狂轰滥炸,哪里不太平,哪里就有美国的狂轰滥炸。等他卸任的时候,国债逼近 20 万亿。特朗普只干了一届,又再加了 8 万亿。
2024,我们要见证拜登的最后一年,目前国债已经 34 万亿了。
还是像我们说的,维持帝国的成本,已经高于了维持帝国的收益,那么帝国除了美名,就没啥实际意义了。
趁着帝国还能挥舞镰刀,割吧。
要注意,加息这个东西不是定点爆破,是通吃。就是说会打到对手,也会打到朋友。
今年大家都说日本很牛,结果德国 GDP 超过了日本。
当然日本也有话说,他们宣称德国通胀很高,实际增长不如日本。《日经》干脆喷垃圾话,说德国是欧洲病夫。
日本和德国互相拉踩,事实就是,钱都去了美国。
日本去年股市很好,吸引了很多中国资本润日本,但是资本家不傻,不会当最后一个傻子。
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房产号在吹日本经济要爆发了,把许多中国中产给忽悠迷了,也学着资本家跑到日本。
对于资本家来说,上海、香港、新加坡、东京、纽约、伦敦,那都属于国内航线。中产进去,就算是帮美国存钱了。
我们要记住,我们这些小市民,所谓的资产,只不过是来自于我们所处的国家的发展,带来的一种虚拟的货币价值。并不是真的反映了我们的个人实力。中产就是无产。
总结下来,经过了 2023 年,如果咱们还盯着传统的发达国家,那么只能说日子过得难,属于活该。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统计数据和个人感受永远是不搭噶的。
微软财报好不好?市值干上历史新高三万亿刀,转身游戏部门裁员 10%。
我们不是资本家,散户不要老是学着宝总操盘。操碎了转过头来骂街。说国家要完了,赚不赚钱不是咱说了算,完不完更不是。
今天的趋势,不再是全球化,而是割裂。
一方面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特惠制,一方面就是打击对手。
拜登发动对华“芯片战”
全球化的崩坏和小院高墙
2023 年 4 月 27 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发表了关于美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讲话。国家安全顾问就是以前基辛格做过的那个职位。
沙利文提出了新华盛顿共识,什么小政府,什么自由经济,什么全球化。
不装了,他直接说了,旧华盛顿共识有两个假设:
1、市场总是有效地分配资源
2、任何经济增长不分产业类型都是好的
他直接定调了,这俩假设都是错的。什么意思,就是经济学里头那个经典的看不见的手,被他否定了。
然后他还说了,以前美国里根总统,搞了一个涓滴经济学,内容就是放弃政府调控,让市场驱动创造财富,最终富人赚钱,他们的钱会慢慢涓滴到全社会。
所以新华盛顿共识,要搞五大行动:
1、要做大政府,搞产业政策
他明确私营经济无法服务于美国的国家抱负,要搞产业政策,政府要指导国家产业发展。
2、要搞内循环,搞区域壁垒
他明确强调,要加强盟友合作。但是美国一直在割盟友,所以其实这个所谓的盟友,就是北美自贸区。
3、推翻传统自由贸易
他明确,解决问题不能只是降低关税,还要建立产业链
4、投资新兴经济体,解决脆弱国家的基础问题
说白了,就是基建外交。
5、要技术限制、投资审查、出口管制
沙利文“新华盛顿共识”演讲
说白了,就是小院高墙。
我还记得 2016 年的时候,我国两大经济学家林毅夫和张维迎,还就国家应不应该制定产业政策进行了一场大辩论。现在看看,是不是觉得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
从特朗普开始,美国正式开始推动制造业离开中国。怎么做到的呢?美国并没有一个计划委员会,不可能直接下令。
他们的做法就是,让国际资本觉得,中国作为一个市场是不稳定的。
这就到了下一个话题,港台。
这就是外交中的一种玩法,也就是狼来了。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最近几年,尤其是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文互联网频繁炒作“润”,“不繁荣”,“不景气”,“外国什么都好”,“外资撤离”,“海外买房好”这些话题。
比如有些关于香港的帖子,标题是香港完了,香港的人才都走了。然后点进去看正文,就是现在香港的内地人越来越多,香港人都走了。
潜台词就是走掉的香港人是人才,去香港的内地人是庸才。人才庸才我们不探讨,任何群体都是正态分布,有人才有庸才。有出去混得好的香港人,也有出去找不到工作的香港人。去香港的内地人,有钻优才计划的空子,也有真的是带着技术去的。
毕竟香港往上数三代,都是内地人。当年好多都是去讨生活的,后来靠着敢想敢做,创造了一片天地,英雄不问出处,有什么人才不人才。
因为多数中国人,没有机会出国看看。
大家看世界的方式就是刷手机。
抖音遭到刁难式审查
今年,海峡对面继续坚持绿色道路。其实台海问题不是新问题,1949 年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很明显,越来越激烈。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台湾问题在美国媒体的声量就直接上了一个台阶,甚至直接炒作出第三次世界大战。
事实就是,中国是一个超大市场,投资者不可能放弃。
但是通过炒作,把台湾问题架到世界大战这个高度,大家就会想着,那就等一等,问题解决了再说。
台湾问题也没那么容易,大陆这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军事上经济上,已经形成了对台的绝对优势。
很多人开始小看台湾。
但是我们要注意,台湾是一个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发达经济体,这个叛乱省份的战斗力甚至要高于很多的欧洲国家。除非真的是撕破脸,如果不是比刀枪,那么在其它领域,不见得我们可以形成绝对优势。
台湾可以用有限的力量,去对我们的许多领域做有针对性的打击。比如舆论,在境外媒体平台上,所谓大中华区事务,很多都是台湾人在管理。而且两岸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最懂怎么恶心中国人。
美国记者恶心中国一眼就看出来了,台湾人知道咱们心里的脆弱点在哪里。
所以现在许多国内外问题都卡在这里,大家都是属于拭目以待,搞完再说。
我们都知道,老大和老二斗,一般死的都是老三,至于这个老三是谁,是老欧洲,是日韩,还是别的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可以先来看看目前世界撕裂的情况。
在西非,三个政变国家,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宣布退出西非经共体,法国势力进一步被逐出西非。
大家看到的是三个国家的行为,但是从地缘角度,却有大文章。
这三个国家地底下连起了一个超级黄金带,不是比喻,就是字面意义上的黄金。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分别是非洲第四大和第五大黄金生产出口国,尼日尔曾经是法国重要的黄金和铀矿的来源地。
法国作为欧洲两大支柱之一,这是重要打击。
另外一个支柱是德国,在我的一直以来的观点中,德国能够成为欧盟的实际控制者,是因为通过操控欧盟会员国,补贴自己,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但是去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给作为传统汽车产业中心的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这个时候,德国领导层却还在绿党政治,补贴乌克兰等问题上透支自己。
就在各国媒体宣布德国GDP超过日本之后,对冲基金Qube宣布10亿美元押注、全线做空大众、德银、西门子等德国工业名片上的核心资产。
而这个时候,德国推动的并不是让欧盟更加团结,而是拿自己人开刀。因为匈牙利反对欧盟继续补贴乌克兰战场,所以欧盟威胁将会动用手段“破坏匈牙利经济”,危及其货币、削弱投资者信心,并最终损害其“就业和增长”。这已经属于自己打自己了。
美国在国际战略中,倚重的一个关键基础理论就是海权论,核心含义就是,只要能控制国际关键交通要道,就可以控制世界。而现在,这些交通要道,都不太好控制了。
世界四大水道,全都有变数。
第一个水道,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水道。
在中东,巴以冲突,也门胡赛武装出手,已经让全世界最重要的苏伊士运河,和红海通道堵上了。
这场战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总结。
在我而言,2023 巴以冲突,就好像是 1853 年克里米亚战争一样。在一个微小的地方,卷入了各种势力,打破了很多神话,也打清楚了未来世界的走向。
冲突席卷过后的加沙
1、靠着美国支持,西方媒体垄断所营造的天兵天将的形象破产了。
2、西方的人民和政府第一次彻底的站在了对立面。今年准备大选的拜登,结合 12 个民调的平均值,目前的执政满意度只有 39.8%,1950 年以来第二差。只比伊朗人质危机时期的卡特稍微好一点点。
3、以色列和乌克兰,证明了帝国不单单没有办法在两个地方打仗,甚至没有办法同时支持两场代理人战争。
4、大家都对帝国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而帝国的崩溃,一般就是从诸侯们的起心动念开始的。
第二个水道,霍尔木兹海峡。这个海峡南边是沙特领导的海合会,北边是伊朗。海合会是中东地区最有钱的政治组织,而伊朗是中东地区政府效率和对外输出能力最强的政权。
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就驻扎在海合会的巴林,如果沙特和伊朗可以保持对抗,那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是如果他俩不争了,渔翁就失去了
2023 沙伊和谈,大家现在开始讨论联合舰队了。
第三个水道,巴拿马运河。
由于基础设施太老了,水量不够,搞不定海运需求了,不断减少过河数量,从每天 32 艘,降到 24 艘,2024 年 2 月就减到 18 艘。插队费高达 400 万美元。2024 年 5 月 5 日,巴拿马会举行总统大选,这是新总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个水道,马六甲海峡。
**这个主要是堵住中国。**如果一旦出现重大变故,美国人在马六甲上架上几艘航母,会对中国造成严重的资源威胁。
中国需要更多不经过马六甲海峡的通道,比如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和缅甸皎漂港。
趁着中东大乱,伊朗和巴基斯坦互相炮轰对方国内的俾路支反对派武装,而俾路支武装恰恰就是瓜达尔港最大的威胁。
缅甸内战不断,长期威胁我国边疆,和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么我国许多的派出所都为推动缅甸的和平,做出了巨大努力,连带着,客观加强了两国在皎漂港建设上的合作。
可以看出,整个世界都在打碎和重组。
好,那么我们目前在如何破局?
变革中的新机遇
2020 年,中央提出了新的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洋山港
当时很多经济学家和小市民开始唱衰,说中国又要闭关锁国了。
这就是政治家和老百姓之间的区别,老百姓阴阳怪气不用负责任,但是政治家要肩负民族复兴的任务,老一辈领袖就曾经说过,政治家不能只看两三年,要看五十年。
事实就是,美国主动破坏全球化体系搭建小院高墙,逼得所有国家,都要寻找应对之策,为下一个时代搭建属于自己的经济安全网络。
在全球化顺风局的时代,美国为了加强盟友的经济实力,将国内产业转移到了海外,靠着新兴市场的廉价劳动力,让许多国家开始搭上工业化的车,而美国人也因为廉价工业品,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可是随着 2008 年金融危机和美债不断走高之后,美国国内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哪怕没有中国崛起,美国经济本身,也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出转变的时代了。但是美国产业当初转移出去的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太高,加上几十年的产业空心化,导致劳动力队伍青黄不接,转移回来也不一定能开工。
所以要给美国企业选一个好去处,那就是北美自贸区。
2018年美加墨签订USMCA 新北美自贸协定
2023 年,根据发达国家俱乐部经合组织 OECD 的报告显示,吸引外资的前十个国家。
第一当然是高强度加息的美国,这个不奇怪,这是帝国的吸引力。天下大乱就是美国大好。
中国不是第二位,是第五。
而排在二三四的非常有意思。
那就是巴西,墨西哥,加拿大。
巴西先按下不表,墨西哥和加拿大,就是北美自贸区。
这就是美国的内循环。
我们说到墨西哥,总是想到牛油果和毒品,但是这几年墨西哥经济可以说一路凯歌,拉起了一片工业园,汽车出口创下新高,墨西哥比索兑美元汇率上涨了 19%
墨西哥如果只靠自由竞争,完全不是中国的对手。
北美自贸协定 1994 年就签了,但是墨西哥政府行政效率比较低,水和电都搞不定,没上趟;中国加入 WTO 之后,由于政府效率高,生产效率也很高。虽然隔了一个太平洋,但是中国还是 PK 掉了墨西哥,拿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份额,得到了全球化的入场券。
我们的父辈,用他们的汗水,把中国抬进了第一工业国。但是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发展,中国工人不可能永远都是廉价劳动力。
随着中国不断形成自己的制造业产业规模全品类,中国工人的素质逐渐提高,工资上涨了五倍,油价也上涨了两倍,制造商也逐渐在改变供应链。
其实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前夕,中国对美出口的份额就已经开始下降了。
那么特朗普时期,推动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修订版,称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
旧北美自贸协议和新北美协议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唯一就是强调一个**“区域价值”**。以汽车行业为例,老协议要求 62.5%的汽车零件是在北美制造,新协议把这个比例拉高到了 75%。
各个制造商虽然看不明白大为震撼,但有钱赚也行,就把厂回迁到了墨西哥。
墨西哥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太平洋,一个集装箱从中国运送到美国要一个月,墨西哥就在边上。
2020 年特朗普最后一年,墨西哥的出口额就达 4177 亿美元,大致相当于巴西、智利、阿根廷、秘鲁和哥伦比亚 5 个国家出口额的总和。
拜登上台以后,继续扩大,鼓励企业考虑在北美进行“近岸外包”,还颁布了新的电动车政策,希望把电动汽车电池及其动力材料的生产转移到美国。
22 年年初的时候,沃尔玛需要价值 100 万美元的公司制服时,它不是从中国买,而是从墨西哥家族经营的服装企业 Preslow 那里购买的。
一套组合拳下来,今年 3 月,墨西哥出口创历史新高,二十年来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
但是朋友们,中国人,斗争了几千年了,只要不撕破脸,办法总比困难多。
墨西哥,美国人去得,中国人也去得。
看这张墨西哥地图。
北边那个深蓝色的州,叫做新莱昂州。
十分之一的外国直接投资都到了这儿,2021 年到 2023 年,拿了 130 亿美元的投资,占到全国 12%,排名第一,135 个项目,8.8 万个就业,出口增长 22%。
2021 年,中国投资占到了 30%,仅次于美国。
2022 年,中国投了 25 亿美元,主要就是电子,汽车,家电,
2023 年,名爵、比亚迪、奇瑞建厂,临工投了个园区。卖中国的东西,不一定需要从中国卖。
说完墨西哥,咱们向南来到巴西。
南美这个地理位置很特殊,南半球和北半球,一直享受着不同的季节,北方的顺风局对他们是逆风盘,但是危机以来,就不一定了。
全球化时代,经济爆发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东亚。我以前和大家提到过一个海南岛中心圈。
就是说就着海南岛,向外画一个 4000 公里的圈,把东亚南亚东南亚都囊括其中,这个圆圈里住了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全球发展的原动力也都在这里。
“海南岛中心圈”
全球化时代强调合作分工,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国家,他们面朝大西洋,去亚洲属于绕远路。
但是进入大争之世以后,投资的第一动力就是安全。南美兵家不争之地,绝对安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都置身事外。本身这个地方武德也一般,一身狠劲儿都花在黑帮斗争上了,相比欧亚大陆那种怪物房地区,这个地方在进入现代以后,基本就没有高烈度冲突。
巴西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拥有超过 2.1 亿居民的国内市场、原材料开采成本低、不太受国际危机的影响。
他们的主要投资国是荷兰、美国、法国、西班牙和加拿大。投资主要投向商业、非金属矿产品、化工产品、金融及辅助服务、汽车等。
以前我对于南美左翼领导人的一点批判就是不做蛋糕,而是喜欢分蛋糕,左翼就是疯狂分,右翼就是疯狂卖,最后把国家掏空了,就蹦出来米莱这样的狂人,干脆原地爆炸。
而巴西卢拉总统再次上台以后,却是做了一些实在事情,他依旧在维护政府对于国家的控制,而不是躺平摆烂。
巴西新总统卢拉
然后对巴西复杂的税收政策进行了简化,并且引入了电子原产地证书,减少进口合规时间,创建公司花费时间从 79.5 天减少到地区平均 30 天。
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投资巴西,最近几年总共投了 800 亿,尤其是 IT 领域,目前已经是巴西第三大外资。
既然我们说到了南美,我们可以多说几句阿根廷,毕竟米莱也已经成了网红,一开始大家拿他当个笑话。达沃斯演讲之后,很多人又把他奉为自由主义旗手。
阿根廷新总统米莱
米莱是阿根廷乱局的结果,不是原因。我们看问题,还是要回归到结构分析。
南美国家共同的问题就是地广人稀,产业一直停留在大宗出口,所以地主阶级影响力很大。
大家在西方政治中,听到民主这个词,要留个心眼。民主在政党中的含义并不是我们这些小市民做主。最开始说的,就是美国建国之父杰佛逊这一派人,他们强调州的利益要大于联邦。
所谓的民,就是当时有投票权的地主。这才是西方德谟克拉西政治里头民主的意思。
美国是通过内战,彻底奠定了联邦压倒地方的权力格局。但是南美基本上一直打内战,没打出个结果。
美国就是打破了地主对资源和劳动力的垄断,之后才走上工业发展的快车道。而南美由于地主们长期把持劳动力和资源,所以没赶上趟。
工业革命不赶趟,全球化也不赶趟,蛋糕一直做不大,一个个全都是伪装成国家的大宗贸易公司。就这么半条命吊着。
另外一大原因就是地理,在巴拿马运河开通以前,欧洲要去美国西海岸的船,都要经过阿根廷,这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投资。但是巴拿马开通以后,这个地理的馈赠慢慢就断了。
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前的航道
所以米莱的出现并不奇怪,大家对于现状都很烦,左右都不靠谱,老天爷也不帮忙了。
我们观察争执的时候,不要看别人是怎么说的,要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米莱撞上这个历史节点,没准真会成点事儿,不见得是他,可能是运势。什么意思呢?
如果他真的可以打烂一切,那么对于外资进入阿根廷就是很方便的,而未来十几年,是大争之世,大家都会看向南美。加上巴拿马运河的基础设施导致航路不通畅,两者相加,没准阿根廷真的可以吸收一大波外资,把经济给转起来。
当然,再过十几年,阿根廷就会发现产业全都被外资控制的恶果,不过无所谓,米莱早就不在了,哪怕洪水滔天。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两个都要看。
说完南美,我们再说几个地方。有 5 个地方,吸引外资创历史新高。
分别是:
1、摩洛哥,339.8 亿
2、马来西亚,278.2 亿
3、伊拉克,240.6 亿
4、以色列,154.8 亿
5、刚果,61.3 亿
其中除了以色列以外,这另外 4 个奇迹,中国都是主要投资者。
摩洛哥,拿到了中企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建立非洲超级工厂。
马来西亚,中企将投资 100 亿,把霹雳州丹戎马林打造成地区最大汽车城。
伊拉克是疫情前我们就布局了,化石燃料重大项目。
以色列是靠美国,一如既往,这个咱们不说,没啥意思。
刚果是铜,战略储备。我们非常缺铜。
对于世界许多国家来说,大国纷争,他们是喜闻乐见的,终于有机会翻身了。
他们也非常愿意,吃了美国吃中国,大家都能做生意,大家都可以做朋友。
如果还想着在国内卷,往欧美润,那实在没意思了。走出去,在中国搭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圈子的过程中,充满机遇。说完这些,我们也就说明了一点,什么叫做大内循环和外循环。
很多人依旧习惯把中国和世界看为两个区域,在全球化40年之后,我们的命题不再是中国拥抱世界,世界了解中国。
中国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是雅尔塔体系的重要维护者,自由贸易的重要推动者。所以我们所谓的内循环,不是中国自己关起门循环,我们的外循环也不是和外国循环。
所谓大内循环,就是在大争之世,中国影响力能够到达的地方,能够建立安全稳定的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属于是内循环。
与此同时,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当我们和意识形态挂帅的美国,没有主心骨的欧洲,没有外交主权的日韩等国家交往的时候,就是属于外循环。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新世界,我们自己要怎么做呢?
中企在非洲的流水线
我们的方向
这个兔年,大家都过得比较辛苦。
我们本来都幻想着,疫情结束以后,可以迎来疫情后的繁荣。现实却非常沉重。
我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看看历史。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平到来了,百废待兴。打了将近 5 年战争的人们,都在期盼着战争结束以后,可以迎来和平与繁荣。
但是事与愿违,哪怕是受到冲击最小,发了战争财的美国,都一脚踢到了钢筋上。
1918 年 8 月到 1919 年 3 月,先是来了一轮衰退。稍微缓过来一点儿,以为能增长了。1920 年和 1921 年,出现了长达两年的经济衰退。
在这个期间,美国 GDP 增速一度达到了负 6.9%,最激进的估算是下降了 10%,而失业率达到了 10%以上,通缩率达到了 18%,批发价格下降了 36.8%,汽车产量下降了 60%,工业产值下降了 30%,股票道琼斯指数下降了 47%。
为什么呢?其实就是战争期间由于国家力量的介入,加上战争作为一种理由,掩盖了许多经济上的问题。
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时,全球还爆发了一次大流感,这个流感在大流行结束以后,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一轮一轮弱化,这是一个过程。每次到了流感季节,还是会有很多人得病。
第二,战争结束后,专门为了应对危急时刻生产的工厂都要关闭或者重组,这就是一轮阵痛。而大量士兵就像大量的大学生一样,看过世界,学了知识,结果一回到社会上,突然发现不好找工作。因为企业还没准备好消化这么大量的劳动力。企业期待的是,我给你个工作就不错了,你们应该廉价为我打工,实现人口红利。
但是不管从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上,都不是这么简单的了。
先进的经济体,需要先进的劳动力,而先进的劳动力需要先进的管理模式。美国经过了南北内战后第一次工业繁荣的老企业家非常不适应把劳动者当人看,在这个转换思想的过程中,有些老企业家被市场淘汰了,有些新兴企业家慢慢成长起来了,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福特汽车。
1915年的 FORD Model T
这是一个阵痛期。
随着人均寿命越来越长,我们这一辈子撞上几个历史转折和阵痛期,都是很正常的。
比如我妈妈来自东北,我姥爷这一大家子,就经历过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变。
我出生在海南,海南少有的真正有过房地产泡沫被真正戳破的地方,我儿时的记忆就是城市里面遍地都是烂尾楼。
时代是一直往前走的,它很无情,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什么都顺风顺水,那是不可能的。紧张,刺激,对抗,较量,才是常态。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痛过下去。
从我们最开始做视频到今天,已经 6 年了,就像我们的开场白和结束一样,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看世界,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变得更强。
我从前单位离开的时候,和大家分享了,我希望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找一些可能的确定性。
现在这个确定性,模模糊糊,但是又有些清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中国和中国人,从认知,到定位,再到心态的一次全面转变。
作为转型中的世界第二,我们需要摒弃受害者心态,弱者心态,乐子人心态。未来的中国人,需要做的是创造者,探索者,开拓者。
中国人,要给新的世界格局,做出卓越的贡献。
所以我们一直在这个方向上探索,从大家看得到的视频,到看不到的报告和出海项目合作。
现在我又来读书,选择伦敦的原因,一方面是英国对于亚非地区有着一百多年的区域国别研究积累,体系完善,比亚非许多国家还要懂他们自己。
另外一方面,伦敦是前殖民地社会精英的社交中心。
在不断做事情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无意间放下去的很多拼图,逐渐连成了一幅图。我当初学国际关系是想当外交官,结果后来进了新闻行业,我当初是因为资历且不能发专栏,所以跑去单位不关注的平台发视频,做视频的过程中,我因为兴趣开始制作《电子地图册》系列,又因为关注国家发展,所以就先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起。
由于做了中东系列,在节目文案之外,更是阅读大量各地产业政策,投资计划,法律法规,文化习俗。这其中就让我看到了许多的机遇。
由于有了信息积累,在社交过程中,一些中东的同学和朋友认为我言之有物,就会把我介绍给更多朋友。甚至形成了很多有意思的项目计划。
去年年初我们决定出国留学,现在学业进行了一半,中东已经成为了我们下一站出发的方向。这其中很多偶然,其实也是我们不断做事中出现的必然。
与其举棋不定,发牢骚,设想一万种不可能。不如上手去做,给自己制定季度目标年度目标五年目标,回首再看,会发现实现了很多。
我们不单单希望自己变强,我们也知道,这条路必须要有更多人参与进来,要形成趋势。
所以我也不断鼓励学生观众,尤其是国关和区域国别相关专业的学生多去做。
国人说到做学问,就会联想到冷板凳。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我就是要鼓励大家,在这个时代,不要去坐冷板凳,要走出书房,去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中国,去看世界,了解中国,让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产生连接,学好英语,让自己掌握一个行走世界的工具,多学一些小语种,建立自己的垂类领域。
在未来的 20 年,甚至更长远的时代,中国人会在解释世界,为世界秩序提供新角度新方案等等事业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这些事情一定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中国人做出来的。
这个人可以是你,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你。
我也期待,在未来的事业上,我们可能有缘相见。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同事,可能是竞争对手。
最近在网上有一首音乐非常火,叫做《诀别书》,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
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轻快,以至于让人疑惑为什么它叫诀别书。
时间过得很快,我今年就要 33 了,上次和中学同学打电话,突然发现,有一个同学已经去世了。我当时很震惊,甚至无法接受,因为我们上一次见面,是在学校,当时我要出国留学了,他和另外几位同学一起,送了我一本书,还在我的 mp3 里头录了一段祝福的话语。
现在那个 mp3 都已经找不到了,我却还记得。所以我清楚,多数的诀别并不是山崩地裂,而是一次美好的相聚,之后就散了。
人类历史这本大书,全球化的这一篇已经接近尾声。等我们恍然大悟的时候,新的时代早就已经到来了。
好啦,今天的节目就分享到这里。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下你的2023年感悟,也欢迎大家一起留下2024年的展望。
祝大家变得更强!新春愉快,阖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