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时常觉得自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出厂了发现还是个残次品”
社会的声音总在告诉我们,什么人是优秀的,什么人是更强的,什么人是讨人喜欢的……慢慢形成了一个个默认但实际不存在的的标准,然后大家都共用这套标准去评价对方,以及评价自己。标准线稍下的人不及格,更下方的人是垃圾废物;标准线稍上的人不够好,只有更上方的那一小群人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觉得这类人才真正配称为人。
“承认自己是废物垃圾”也许并不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因为始终还是主动的接受这套社会标准,而当我们自己也认同这个社会标准的时候。就需要经常性地被动“评价自己”,每一次面试、每一次相亲、每一次被问到工作…这样并不会让你更好受,只会让你的心渐渐麻木,同时也更加封闭。而倘若哪天你走运,突然上升到了标准线之上,你也并不会过得轻松,你还是会经常性拿这套标准来评估自己以及去评估他人。
但请仔细想一想,这些定义我们是否是一个“良品”或“优品”的标准,我们真的需要这种定义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吗?多久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多久实现财富自由、多久达成多少薪资、多久买房结婚…问问自己,你想要实现的这个目标,是因为自己热爱这个目标(达成它之后可以实现某个人生价值),还是你的大脑被社会的期待潜移默化的影响了?
我们为什么要活成社会的期待?为什么要定义自己或他人是“良品”还是“残品”?为什么要将自己或他人物价、商品化、工具化?我们是一个鲜活的有思想的有情欲的有人性缝隙的自由的独一无二的独立个体呐。既然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那为什么要所有人都沿着同一条道路,去遵循同一套标准?
引用一段我朋友写的我很喜欢的话。 “⼈⼈⽣⽽不同,我们带着不同的理念和使命来到这个星球。相⽐起逼迫所有⼈加⼊⽐赛,我更愿意看到不同的世界。正如:有⼈在台上唱歌,有⼈孤独地写诗,有⼈在草地上发呆,有⼈游说于众⼈,有⼈吹响⼝哨,有⼈突破⾃⼰的百⽶纪录,有⼈为其⿎掌。你死我活从来都不是⼈类的理想世界,但各得其所⼀定是。”
我们赞美台上唱歌的人,但不低看台下观众,是因为我们知道,台下也有唱歌好听的人,或是画画好看的人,喜欢摄影的人,身有残疾但顽强生活的人,出生贫困但正直努力的人,热衷于自己的小小爱好的人,他们身上都各有其独特的火花。享受掌声的人与乐于鼓掌的人,他们都同样值得骄傲。